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作者:林作新
張靜波在華商韜略里發表了一篇文章:“日本產業大潰?。簱碛袩o數世界第一,卻被全世界拋棄”。寫得很精彩,他總結日本潰敗的原因:
1、加拉帕戈斯化:
加拉帕戈斯是一個孤懸于南美大陸、與世隔絕的太平洋群島。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遇到了特有物種,進化得很奇妙,但與他們在大陸的表親不同。
日本人在產業發展的初期,斬獲大量的專利,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壁壘。但這種科技優勢,反過來會變成一種包袱,一方面投入越多,就越難以割舍,也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;另一方面,如果你太強大,就沒人陪你玩了。
2、日本企業研究的范圍太狹窄,他們在更寬泛的戰略上,往往出現滯后。
顯微鏡用多了,就不會用望遠鏡了。
豐田用50年去打磨卡羅拉,用全部精力去搞氫能源技術,搞油電混合,迫得全世界只好去搞電動汽車,日本反而被晾在一邊。
3、互聯網時代,軟件開始定義產品,取代了硬件思維時代的精益生產,軟件成為了決定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。
日本人的硬件思維,在新的時代,這種保守的思維卻成為絞殺日本制造業的致命繩索。
張靜波引用管理學大師彼得·德魯克的話:“管理學要做的只有一件事,就是如何對抗熷商?!?
熵增(entropy):在一個封閉系統里,無序和混亂程度,總是增大的,如何對抗增熵,就是開放,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。
但日本人貪心,想獨吞,長期嚴守機密,以這種保守的心態,使他們活在過去的輝煌中。
如今軟件定義產品,使產業的迭代越來越短。
張靜波的這篇文章,給我很大的觸動,我明顯感覺到軟件定義產品時代的來臨,然而我一直在想,軟件定義了哪些產品?至少,家具業等傳統行業,是不是也會由軟件來定義?硬件思維和精益生產等管理方式,還在哪些方面發揮著作用?
我一向來不喜歡一面倒的說法和做法。
張靜波的文章中,也提到日本人近年來在半導體、手機、電動汽車等終端產品上遭遇重挫,但在上游原材料等產業變革相對沒那么劇烈的領域,他們依然稱雄世界。
半導體、手機、電動汽車等等產品,用到半導體芯片,由軟件來決定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,由軟件來定義產品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
但是其他的工業產品,比如我們所從事的家具業,我認為還是應該用硬件思維和精益生產這些管理方式。
?從設計上來說,不管你電腦CAD玩的有多溜,設計終歸是美學藝術,由設計師的美學修養和生活體驗形成的,因此我常常批評我們的年輕“設計師”,一沒有生活經歷,二不懂系統的美學理論,就瞎設計,自稱設計師。
生活與美學,這些和軟件沒有關系。
?家具的功能:還是來自于生活和對某種生活方式的理解,中式生活、美式生活、歐陸生活、日式生活......家具必須滿足人們對各種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的需求,今天我們的廚房柜,全是德國人的設計,中國人煮飯,和德國人完全不一樣,甚至中國南北方都還不一樣,北方人和面,南方人煲湯,我們都沒滿足這些基本功能的需求,還奢談什么個性化設計?簡直是笑話。
這些問題,和軟件也沒有關系。
?家具結構:結構當然可以用電腦模擬、計算等等,但家具結構,不必那么精準,現有的計算方式,足夠應用,沒有多大的變化,和軟體思維沒有關系,我們大部分所謂的設計師,連結構設計都不會呢。
因此像家具業這類的傳統行業,還是得用硬件思維和精益生產。不能用軟件思維,比如電商,可能自己以為可以用軟件思維,因此用這種思維應用到家具行業中來,設計一年一個樣;價格沒有最低,只有更低;對供應廠家無限度的要求,對顧客無限度的滿足......
最后將與他們合作的行業中人拉進一個他們自己建立的封閉系統里,無序和混亂,進入熱力學第二定律——熵增。
我想在這里提醒我們行業中的人,屬于“軟件思維”的,他們以一兩年的產業迭代周期 去運行,將來迭代周期可能更短。
我們不屬于他們那行業,我們有我們的產業邏輯,我們的產品是“生活與美學”,我們屬于硬件思維,我們需要精益生產,不要被時髦搞亂了,進入另一種封閉的系統里。
用軟件思維去搞本應該用硬件思維的做法,也會引起熵增。
家具產業不能被他們往下拖,這和中國人均收入提高、消費升級是背道而馳的。